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以下展示关于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如果把 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当作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研究起点的话,不到十年时间,“讲好中国故事”研究从无到有,方兴未艾。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视角再一次对“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指示。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国际传播战略成效初显,但是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仍然“西强中弱”,西方传媒如美联社、路透社、 BBC等才是全球传播体系中发布中国新闻、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我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2、 对中国故事宣传的议程设置仍然受制于西方媒体。西方媒体会选择性地提供信息,并有意识地凸显某些议题,在公众中制造共识,引导并形成舆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后,新华社和美联社所有相关报道分别为158篇和15篇,尽管新华社发稿量为美联社的十倍,但新华社设置的“奥运框架”和“国家形象框架”却不如美联社的“中国问题框架”更吸引西方受众的眼球。经西方媒体操纵后,我们的国家形象已然不是在现实环境中的真实状态,而是受众观念与拟态环境互相作用下的“扭曲和误解”。2022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我国主流媒体实现了“跨时空、跨文化、破圈层、正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但是有研究发现,国内媒体所发布的视频大多聚焦冬

3、奥场馆建设和奥运测试等方面,内容单薄,议程设置能力较弱,难以引起国外媒体和受众的共鸣。 对外宣传难以摆脱传统叙事话语的影响。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媒体讲述的中国故事表现出了浓重的历史痕迹。我国外宣媒体常以对内宣传中的宏大叙事逻辑指导对外传播,无法摆脱“英雄主义叙事”框架,“这与处于现代性与后现代交织的西方世界所形成的个性化叙事框架格格不入”。这样的叙事话语难以满足我国当下的国际传播目的和塑造大国形象的诉求。 外宣报道的语态文风无法打动西方受众。新闻受众作为认知主体,对中国的态度和认识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以语言为中心的符号系统。然而,我国面向海外的新闻报道或评论中有不少严肃的宏大叙事,经

4、常会出现“相关部门”“健全制度”等大而化之的翻译词汇,将陌生的文化负载词直接呈献给受众,有空洞说教之嫌。如果西方受众的价值判断建立在这样一个语言系统基础上,那么他们心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也必然是模糊的、空洞的。 “彼知我”远不如“我知彼”。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西方在相互认识方面仍然存在“语言差”与“时间差”。所谓“语言差”,指说汉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掌握英语等西方语言、文化方面,比西方国家人民学习、掌握汉语及中华文化要容易。所谓“时间差”,指中国人全面、深入地了解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当代西方人对中国开始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二三十年。这使得我们不能指望西方国家有许多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专

5、家学者,更不能指望有一大批能够读懂中文报道的普通读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外宣传的难度就大大增加,就更需要外宣工作者以更加专业的姿态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故事。 (摘自陈功、韩佳秀“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命题及理论阐释)材料二: 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综合施策。 全面加强中国好故事的素材库建设。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对解决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启示。二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带领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

6、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题材资源。三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所有这些丰富素材和鲜活话题,构成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一是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好。二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加大对外部话语体系研究的力度,积极构建融合政治性、学术性、大众性的中国话语体系,让外国受众透过话语更好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积极汇聚讲好中国故事的合力。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汇聚和声。一是用好新媒体手段。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将“耳听”与“眼见”结合,呈现好中国故事。二是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借助各种国际论坛、研讨会等传播平台,主动设置议题,聚焦国际社会关心的话

19.下图是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以及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甲图乙A.ab段核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B.f段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比例为2:1C.图甲bc段与图乙hi段表示的时期不同D.图甲cd段与图乙ij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如果把 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当作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研究起点的话,不到十年时间,“讲好中国故事”研究从无到有,方兴未艾。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视角再一次对“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指示。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国际传播战略成效初显,但是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仍然“西强中弱”,西方传媒如美联社、路透社、 BBC等才是全球传播体系中发布中国新闻、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我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2、 对中国故事宣传的议程设置仍然受制于西方媒体。西方媒体会选择性地提供信息,并有意识地凸显某些议题,在公众中制造共识,引导并形成舆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后,新华社和美联社所有相关报道分别为158篇和15篇,尽管新华社发稿量为美联社的十倍,但新华社设置的“奥运框架”和“国家形象框架”却不如美联社的“中国问题框架”更吸引西方受众的眼球。经西方媒体操纵后,我们的国家形象已然不是在现实环境中的真实状态,而是受众观念与拟态环境互相作用下的“扭曲和误解”。2022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我国主流媒体实现了“跨时空、跨文化、破圈层、正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但是有研究发现,国内媒体所发布的视频大多聚焦冬

3、奥场馆建设和奥运测试等方面,内容单薄,议程设置能力较弱,难以引起国外媒体和受众的共鸣。 对外宣传难以摆脱传统叙事话语的影响。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媒体讲述的中国故事表现出了浓重的历史痕迹。我国外宣媒体常以对内宣传中的宏大叙事逻辑指导对外传播,无法摆脱“英雄主义叙事”框架,“这与处于现代性与后现代交织的西方世界所形成的个性化叙事框架格格不入”。这样的叙事话语难以满足我国当下的国际传播目的和塑造大国形象的诉求。 外宣报道的语态文风无法打动西方受众。新闻受众作为认知主体,对中国的态度和认识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以语言为中心的符号系统。然而,我国面向海外的新闻报道或评论中有不少严肃的宏大叙事,经

4、常会出现“相关部门”“健全制度”等大而化之的翻译词汇,将陌生的文化负载词直接呈献给受众,有空洞说教之嫌。如果西方受众的价值判断建立在这样一个语言系统基础上,那么他们心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也必然是模糊的、空洞的。 “彼知我”远不如“我知彼”。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西方在相互认识方面仍然存在“语言差”与“时间差”。所谓“语言差”,指说汉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掌握英语等西方语言、文化方面,比西方国家人民学习、掌握汉语及中华文化要容易。所谓“时间差”,指中国人全面、深入地了解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当代西方人对中国开始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二三十年。这使得我们不能指望西方国家有许多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专

5、家学者,更不能指望有一大批能够读懂中文报道的普通读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外宣传的难度就大大增加,就更需要外宣工作者以更加专业的姿态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故事。 (摘自陈功、韩佳秀“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命题及理论阐释)材料二: 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综合施策。 全面加强中国好故事的素材库建设。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对解决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启示。二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带领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

6、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题材资源。三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所有这些丰富素材和鲜活话题,构成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一是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好。二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加大对外部话语体系研究的力度,积极构建融合政治性、学术性、大众性的中国话语体系,让外国受众透过话语更好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积极汇聚讲好中国故事的合力。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汇聚和声。一是用好新媒体手段。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将“耳听”与“眼见”结合,呈现好中国故事。二是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借助各种国际论坛、研讨会等传播平台,主动设置议题,聚焦国际社会关心的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47817.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