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db:作者] 高三试卷 2023-06-11 10:07:02 0 2023 全国 高考 语文 模拟 试卷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以下展示关于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1、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举制度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推行 1300余年,是中国古代最有效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建设是一个艰辛、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回顾科举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可以看到科举制度建设的一些特点。 科举制度是通过设科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涉及诸多方面、诸多环节。在唐代,统治者就注重科举制度建设的全面性,以确保该制度有效实施,如对考试科目设置、考生资格确定、考官选任、考场管理、阅卷程序等,都做了详细规定。从宋代开始,各朝更是不断努力,使科举制度建设的全面性更加凸显。比如宋代不仅对考试科目做了重

2、要调整,还确立了三年一开科制度,同时确立了固定的考场(贡院),推行回避制度,形成了一套防止舞弊的措施,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再比如明代推行“科举必由学校”制度和八股文,使考试向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科举制度自之后,不断改进、完善。可以说,科举制度建设在科举制度后的 1300余年里从未间断过,即使在废除科举制度前的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为改革考试科目,还特开经济特科,以破格求才。科举制度奉行公平公正的原则,但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各种舞弊行为几乎与科举制度同时产生。因此,防止舞弊从一开始就是科举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唐代会昌三年(843),礼部尚书王起代理掌管

3、贡举考试,要求“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宋代加强了贡院管理,考生入场前要进行搜检,以防夹带资料入场。明代时每位考生有单独的号舍,由号军统一看守。清代对考生入场时的穿戴、携带的文具等有严格规定。可见在科举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历代在公平取士方面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 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也是科举制度不断规范化的过程。唐玄宗时期,科举主管部门由吏部改为礼部,这标志着科举考试机构完全从官员铨选机构中脱离出来,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这是科举制度向规范化发展迈进的重要一步。为保证主考官的文化素质,清代雍正年间推行“考差”制度,通过考试对有资格任主考官的官员进行选拔。在清代,各省乡试试卷一律官办,均以官尺长一尺

4、、宽四寸为标准,每份试卷定价为一钱二分。 科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如少数族群建立的在科举制度建设方面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金代为适应女真人应试,特设女真进士科。清政府在治理西南土司地区的过程中,也推行了科举制度。为了使科举制度适应这里的特殊情况,清政府不仅在州县遍设官学,大力兴办书院和义学,还在官学专门设置少数族群子弟的入学名额,并严禁他省士子到这里来冒籍跨考。同时,增加这里的乡试和进士名额。这些措施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当地的特殊情况,但又不违背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科举在西南土司地区呈现出一派兴盛的景象。 (摘编自李世愉、贺晓燕从制度建设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1.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唐代统治者认识到科举制度建设的全面性的重要性,对科举考试的诸多方面、诸多环节做了详细规定,并取得实效。 B.光绪年间,清政府特意开设经济特科,求取专门人才,这一举措表明清政府在科举制度建设方面勇于改革,因时求变。 C.清代实施的“考差”制度和统一各省科举试卷规格、定价的举措针对的问题不同,但都是科举制度规范化的体现。 D.清政府重视发展西南土司地区的教育事业,对该地加大教育投入,鼓励少数族群子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成效显著。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思路,分述部分从全面性、持续性、规范性、

6、适应性四个方面论述科举制度建设的特点。 B.第二段按时间顺序展开论述,论及唐代、宋代、明代在科举制度建设的全面性方面所做的努力,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分论点。 C.除了例证法,第三段还使用了对比论证法,通过比较宋代和清代对考生的入场要求,论证科举制度建设具有持续性。 D.文章末段以金代和清代的举措为例,阐述少数族群在科举制度建设方面体现出民族特色,论证了文章的分论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 A.在隋代以前,历代选才不设科考试;隋代推行科举这一新的选才制度,通过设科考试来选拔官员,对后世影响深远。 B.宋代调整考试科目、确立固定的考场,明代推行八股文,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考试走向标准化,但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C.唐代王起提出“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的要求,意在保护在朝官员,客观上起到防止科举考试舞弊的作用。 D.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到了唐玄宗时期,科举考试机构完全从官员铨选机构中脱离,这一变革有助于科举制度规范化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文学中,用美人香草比兴寄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这种传统源自《离骚》。B.《离骚》中关于“美人香草”的比喻,主要体现为屈原以男性面目出现,上下求女。C.汉代儒生解释《诗经》里的爱情诗,往往穿凿附会。他们笔下的求女,有时并不真的是求女。D.《离骚》中“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的控诉,表达了屈原在政治上的失意。

1、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举制度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推行 1300余年,是中国古代最有效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建设是一个艰辛、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回顾科举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可以看到科举制度建设的一些特点。 科举制度是通过设科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涉及诸多方面、诸多环节。在唐代,统治者就注重科举制度建设的全面性,以确保该制度有效实施,如对考试科目设置、考生资格确定、考官选任、考场管理、阅卷程序等,都做了详细规定。从宋代开始,各朝更是不断努力,使科举制度建设的全面性更加凸显。比如宋代不仅对考试科目做了重

2、要调整,还确立了三年一开科制度,同时确立了固定的考场(贡院),推行回避制度,形成了一套防止舞弊的措施,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再比如明代推行“科举必由学校”制度和八股文,使考试向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科举制度自创建之后,不断改进、完善。可以说,科举制度建设在科举制度创建后的 1300余年里从未间断过,即使在废除科举制度前的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为改革考试科目,还特开经济特科,以破格求才。科举制度奉行公平公正的原则,但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各种舞弊行为几乎与科举制度同时产生。因此,防止舞弊从一开始就是科举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唐代会昌三年(843),礼部尚书王起代理掌管

3、贡举考试,要求“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宋代加强了贡院管理,考生入场前要进行搜检,以防夹带资料入场。明代时每位考生有单独的号舍,由号军统一看守。清代对考生入场时的穿戴、携带的文具等有严格规定。可见在科举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历代在公平取士方面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 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也是科举制度不断规范化的过程。唐玄宗时期,科举主管部门由吏部改为礼部,这标志着科举考试机构完全从官员铨选机构中脱离出来,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这是科举制度向规范化发展迈进的重要一步。为保证主考官的文化素质,清代雍正年间推行“考差”制度,通过考试对有资格任主考官的官员进行选拔。在清代,各省乡试试卷一律官办,均以官尺长一尺

4、、宽四寸为标准,每份试卷定价为一钱二分。 科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如少数族群建立的在科举制度建设方面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金代为适应女真人应试,特设女真进士科。清政府在治理西南土司地区的过程中,也推行了科举制度。为了使科举制度适应这里的特殊情况,清政府不仅在州县遍设官学,大力兴办书院和义学,还在官学专门设置少数族群子弟的入学名额,并严禁他省士子到这里来冒籍跨考。同时,增加这里的乡试和进士名额。这些措施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当地的特殊情况,但又不违背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科举在西南土司地区呈现出一派兴盛的景象。 (摘编自李世愉、贺晓燕从制度建设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1.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唐代统治者认识到科举制度建设的全面性的重要性,对科举考试的诸多方面、诸多环节做了详细规定,并取得实效。 B.光绪年间,清政府特意开设经济特科,求取专门人才,这一举措表明清政府在科举制度建设方面勇于改革,因时求变。 C.清代实施的“考差”制度和统一各省科举试卷规格、定价的举措针对的问题不同,但都是科举制度规范化的体现。 D.清政府重视发展西南土司地区的教育事业,对该地加大教育投入,鼓励少数族群子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成效显著。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思路,分述部分从全面性、持续性、规范性、

6、适应性四个方面论述科举制度建设的特点。 B.第二段按时间顺序展开论述,论及唐代、宋代、明代在科举制度建设的全面性方面所做的努力,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分论点。 C.除了例证法,第三段还使用了对比论证法,通过比较宋代和清代对考生的入场要求,论证科举制度建设具有持续性。 D.文章末段以金代和清代的举措为例,阐述少数族群在科举制度建设方面体现出民族特色,论证了文章的分论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 A.在隋代以前,历代选才不设科考试;隋代推行科举这一新的选才制度,通过设科考试来选拔官员,对后世影响深远。 B.宋代调整考试科目、确立固定的考场,明代推行八股文,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考试走向标准化,但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C.唐代王起提出“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的要求,意在保护在朝官员,客观上起到防止科举考试舞弊的作用。 D.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到了唐玄宗时期,科举考试机构完全从官员铨选机构中脱离,这一变革有助于科举制度规范化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49729.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