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共两组4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以下展示关于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共两组4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材料一: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
2、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易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
3、)材料二:贞观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注】诏令格式:唐代法律的表现形式。日不暇给:指事务繁多,时间不够。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3分)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清奏赦囚徒冀蒙福佑。2.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将恐愚人常冀侥幸”与“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冀”字含义相同。B.“惟欲犯法,不能改过”与“雷霆乍惊,宫车过
4、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C.“数易法者,实不益道理”与“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易”字含义相同。D.“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与“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太宗认为,不能对同一罪行制定轻重不同的处罚条款,条款繁多易生奸诈,想为人开脱罪行就用轻判的条文,反之就用重判的条文。B.唐太宗告诫群臣,要从汉朝法令经常变更导致种种弊端中吸取教训,不可轻率地发布法令,而法令一旦制定颁布,就不能够朝令夕改。C.长孙皇后认为,生死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而大赦是国家大事,不
5、能因为她一个妇人就扰乱天下之法,因此没有接受皇太子的请求。D.从两则材料来看,唐太宗虽然反对对罪犯颁布赦令,认为这样做会使愚笨之人怀有侥幸心理,但实际上,他也曾赦免死囚近四百人。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4分)(2)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4分)5.材料一中,唐太宗引用古语及尚书中的话,分别想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杜甫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注】外甥:开元年间,吐蕃王上表给唐玄宗,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迕:冒犯。天威:指唐朝的威严。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地僻”“山髙”号出秦州的环境特点,暗寓诗人思家未归的感伤。B.颔联明写阴云多现、日光暗淡的边德景象,暗写战事频仍、朝廷声威不足。C.颈联中的“常”“屡”既凸显军情紧急,又渲染出唐朝将士勇赴国难的豪迈。D.诗人深切关注着秦州的动态,写景叙事,抒情感怀,前后呼应,似断实连。7.本诗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
1931年2月通过的《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草案》,提出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1935年12月通过《关于改变对付富农策略的决定》,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改为没收富农出租土地:保留其经营土地、商业和其他财产。土地政策的改变A.得益于力量的发展B.根植于社会性质的改变C.依托于工农联盟的巩固D.立足于主要矛盾的变化
1、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材料一: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
2、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易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
3、)材料二:贞观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注】诏令格式:唐代法律的表现形式。日不暇给:指事务繁多,时间不够。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3分)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清奏赦囚徒冀蒙福佑。2.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将恐愚人常冀侥幸”与“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冀”字含义相同。B.“惟欲犯法,不能改过”与“雷霆乍惊,宫车过
4、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过”字含义相同。C.“数易法者,实不益道理”与“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易”字含义相同。D.“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与“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太宗认为,不能对同一罪行制定轻重不同的处罚条款,条款繁多易生奸诈,想为人开脱罪行就用轻判的条文,反之就用重判的条文。B.唐太宗告诫群臣,要从汉朝法令经常变更导致种种弊端中吸取教训,不可轻率地发布法令,而法令一旦制定颁布,就不能够朝令夕改。C.长孙皇后认为,生死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而大赦是国家大事,不
5、能因为她一个妇人就扰乱天下之法,因此没有接受皇太子的请求。D.从两则材料来看,唐太宗虽然反对对罪犯颁布赦令,认为这样做会使愚笨之人怀有侥幸心理,但实际上,他也曾赦免死囚近四百人。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4分)(2)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4分)5.材料一中,唐太宗引用古语及尚书中的话,分别想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杜甫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注】外甥:开元年间,吐蕃王上表给唐玄宗,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迕:冒犯。天威:指唐朝的威严。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地僻”“山髙”号出秦州的环境特点,暗寓诗人思家未归的感伤。B.颔联明写阴云多现、日光暗淡的边德景象,暗写战事频仍、朝廷声威不足。C.颈联中的“常”“屡”既凸显军情紧急,又渲染出唐朝将士勇赴国难的豪迈。D.诗人深切关注着秦州的动态,写景叙事,抒情感怀,前后呼应,似断实连。7.本诗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