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知识模块 > 历史

2024届广东省高三12月联考(24-188C)历史

[db:作者] 历史 2023-12-07 21:01:32 0

2024届广东省高三12月联考(24-188C)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答案汇总网收集并整理关于2024届广东省高三12月联考(24-188C)历史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2024届广东省高三12月联考(24-188C)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生活中处处都有风景,山水可入文章,人间烟火亦是风景”

这说明我们对风景之美的判别眼光应丰富多样,而不能仅限于固有眼光

就像材料中说的,山水是风景,人间烟火是风景,而更多的能让我们看到美的事物,就都是风景

“你对‘风景’有何感悟或认识?”可见,除了自然风景的美好以外,也可联系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中或社会中别具一格的美展开议论,如自然界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奋进坚强之美丽风景,社会中那些无私奉献的静默之美丽风景等:或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如写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行动,展现思想或道德闪光点,让自己成为一方独特的风景,则不失为新颖之作

在行文思路上,如写议论文,开篇可以提出世间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论点

然后展开具体的论述,如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内在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人们往往因年龄、身份、阶级以及地域的不同而以为他们各不相同,以为他们生活在相互隔绝的世界里,而事实上人们永远处于你中有我,我中亦有你的相互联系的状态,只是有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己

论证过程中可以运用例证和引证法进行说明,最后总结全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跌进别人的眼晴或坠入别人的梦里,别人可能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你同样可给别人以福音

因此人物、事物之间总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参考立意】1.做志愿者,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

2.风景之美,只在平凡之美

3.最美的风景,是生命的激情

【优秀例文】慧眼识好景很久以前便听说,皖南宏村附近不远处,有个村庄叫塔川,有着中国最美的秋色

于是,这个假期,我迫不及待地理好行李,带上相机,跨越山水来到了这里

未到塔川,我的眼帘便被这层层叠叠的不同的红,不同的黄渐染

眼前所现,就像光挥璀璨的彩色宝石,又像天地间五颜六色的湖泊

这五彩斑斓的红,交相辉映的黄,不自觉地吸引我向着那片红与黄深入

踩着落叶,我听见那咯吱咯吱的清脆之声,仿佛听见了秋天的呼吸,如此明朗,又如此清晰

慢慢走着,我便看到了塔川这个村庄的真身

一片粉墙黛瓦的古民居,飞檐翘角,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进入村庄,走在村子里的羊肠小道上,还能见到家家墙头屋上精心呵护着的老柿子树、小花盆栽

虽是古老村庄,我却隐隐看到了无尽生机

可是,正当我有如此想法的时候,我却又发现,似乎房前屋后劳动着的、坐着的,都是老人

看来,即使是一个旅游村落,年轻人远走、老人空巢现象也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啊!我不禁感叹

想是这样想,我却见老人们却又自是一股安详之态,甚至偶尔身边还总会走过几个高声谈笑、“雄赳赳气昂昂”的老太太

这是为何?我不禁跟了上去

到了一个小广场上,我却见到一副热闹的场景,似乎与塔川村外的秋色格格不入

在这里,老人们一个个兴致盎然地排练着节目,似乎要为什么盛典做准备

在这其中,一个格外年轻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她似乎在指挥着这些老人们

走了这么久,我还是第一次在村子里看到年轻人,我不禁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趁他们休息的时候,我走到这个年轻人身边,与她攀谈起来:“姐,您这是在指挥他们做什么呀!”“哦,这不马上就是重阳节了嘛,也是老人节,我就想着让村里的老人们一起演演节目、看看节目,大伙热闹热闹,心里也开心些

”攀谈一番,我才得知她就是塔川村的大学生村官,在外地大学毕业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

“虽然在外面看到了很多灯红酒绿,但我还是喜欢家乡的这个塔川小村

所以就选择了回家当一个大学生村官

不过,我也发现,现在村子里确实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就像我们,虽然也是一个不错的旅游乡村,但大多数人只是在外面拍拍照就走,大部分还是去宏村的

所以我们村里少有的几个年轻人,也都是去宏村开店,没有留在这里的

整个村子,就只剩老人了

所以,我就想着让村里的老人们过得开心,生活丰富一点…”原来,在这个宁静的古村落里面,还有这样一颗年轻而热忱的心,有这样一群身老心不老的老人们

正是她,正是他们,造就了这隐隐若现的粉墙黛瓦,保护了这个古老村庄的人烟与生气,创造了这片好景

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许,需要的不是一个昂贵的相机镜头,不是一双冷眼,而是那一双慧眼

2024届广东省高三12月联考(24-188C)历史

18.11-13世纪,意大利波伦亚城出现注释法学派,他们深人研究和传播罗马法,西欧大陆逐渐呈现出罗马法复兴的景象。这一现象()A.反映出人文主义在西欧兴起B.冲击了封建教会的神学统治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发展完善D.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察举制推行之初,实现政权的开放性也是主要目的之一,但由于选人权为个人把持,终究无法跳出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并发展为豪门政治。而在科举制下,除极少数情况对应试者资格进行限制外,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投考,都可以经过寒窗苦读,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与此同时,即便是高门望族,若在科举竞争中无所斩获,亦摆脱不了“无百年之家”的命运。—摘编自张晓政《从察举到科举的历史启示》材料二英国根据《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从考试的形式上来看,只提出了笔试的形式,而面试、口试在《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无任何显示。这不能保证选用人才既具有理论水平,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比如像处理日常事务的实际能力以及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指出:只有通过公开考试表明具有“通才”智力后,才能被择优录用。英国传统认为“通才”智力就是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社会知识,因此高级文官的考试以牛津、剑桥等一流大学的优等学位资格为依据。牛津、剑桥这一类学校的毕业生虽然能言善辩,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这势必造成各部门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摘编自田常华《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剖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相较于察举制有哪些积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有关文官改革的进步之处及缺陷,并分析其对英国的积极影响。(8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zsmk/ls/163907.html

[!--temp.pl--]

答案汇总网

http://www.xbuxx.com/

统计代码 | 冀ICP备19020861号-3

Powered By 答案汇总网 试卷答案汇总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答案汇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