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
江西省宜春市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答案汇总网收集并整理关于江西省宜春市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江西省宜春市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B项正确
政事堂会议这种议事制度只是一定程度防止丞相擅权,故排除A项;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人员不是固定的,故排除C项;材料中说的是中央官制,故排除D项
18.D考查唐代的赋税
材料指出,安史之乱后,各地“杂税林立”,“庄稼歉收,陕州农民没有饭吃,还得交租交税”,这说明唐朝赋税制度非常混乱,且没有根据地方实际进行收税,故选D项
虽然此时“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但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财政收入是否丰盈,故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故排除B项;分析材料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赋税制度非常混乱,但不能说明唐朝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停滞,故排除C项
19.A考查宋代的科举制
根据题干,如果参加国子监、开封府科举考试的举人中有与考官是亲戚的,两司互换考官或生员;如果互换后仍有这种情况的,由“专差官试锁厅人”,即由第三方进行监考以防止徇私舞弊,后在考试中封弥卷首,防止批阅试卷时作弊
宋代对科举考试的这些要求有利于科举选官的公正公平,故选A项
材料中涉及的是选官考试,并未涉及教育,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并未强调对中央官吏的控制,故排除C项;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垄断局面的是科举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20.B考查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
根据“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知,元代政府这一举措增加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
征收木棉布只是一个内容,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没有直接的关联,故排除A项;加征木棉布,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故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在地方设立提举司征收木棉布,并不能证明财政管理权限下移,故排除D项
21.B考查宋代的政治
根据题干,宋廷没有赋予转运使统军的权力,也没有赋予转运使任免、升黜本路官员的权力,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知州知县”,“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师,以京官权知”,宋朝中央政府紧紧掌握了地方职官的任免权,这些做法有利于宋廷维护和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专制皇权的稳定,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故选B项
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均势的问题,故排除A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化,即削弱地方的权力,故排除D项
22.B考查宋代的儒学
根据题干“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新儒学提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B项正确
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思想就吸收了道家思想,故排除A项;北宋新儒学之前就强调“三纲五常”,不是新的内容,故排除C项;格物致知强调向外寻求天理,强调内省的是陆王心学,故排除D项23.C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
由“叶十三行,每行十五字,字大如钱,有边线界栏,而无中缝”“墨影漫漶”可知,当时雕版印刷存在每页印字较少、不够规范、易被磨损,模糊不清等问题,说明印刷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故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崇武抑文的信息,故排除A项;“重实用”在材料中不能得出,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雕版印刷的缺点而非其推广阻力的问题,故排除D项24.D考查宋代的经济
由材料“蜀地主妇往往到集市买盐需要携带很多铁钱”“尝使蜀,见所用铁钱至轻,市罗一匹,为钱二万”,结合所需知识可知,蜀地是指四川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在长期流通铁钱的四川地区,为了便于交换,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改变铁钱携带不便的缺点,于是在四川地区产生了北宋最早的纸币一交子,故D项正确
材料中虽然涉及盐铁,但是并未涉及盐铁专卖政策,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宋代城市功能的提升,故排除B项;市与坊的界限确实是在宋代的时候被打破的,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25.(1)特征:以人文为主题;建构以直觉体悟和整体把握为特征的思维方式;树立重伦理道德、个人修养和实用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形成士人集团;形成文化包容机制
(5分)(2)变化:从受到“礼法”严格约束到获得较大人身自由,社会地位提高
(3分)原因: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社会大变革;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上,私学兴起
(6分)26.图1呈现出的对外贸易的特征是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吸引了大量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故图1与唐朝相符
(4分)图2呈现出的对外贸易的特征是陆路为主,海路发端
西汉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发展贸易,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甚至印度进行贸易,当时与朝鲜半岛、日本的贸易往来更是十分频繁,故图2与西汉相符
(4分)图3呈现出的对外贸易的特征是海路为主,陆路中断
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战争频繁,路上丝路受阻,宋代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泉州是重要的海港,政府设“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故图3与宋朝相符
(4分)27.(1)历程:魏晋南北朝时,三省次第出现,并趋于联合,但职责不明;隋唐时期,三省制定型并逐步完善
(2分)特征:阶段性、渐进性、制度化
(4分)(2)变化:隋唐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三省代表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元朝中书省官员还曾代表中央主持地方诸方面事务,权力较大
(6分)(3)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2分)28.示例:论题:隋唐时期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分)阐述:隋代和唐代前期,北方的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恢复了前代的水利工程,并且加以改进,有利于增加农业产量,更多地提高北方农业生产力,这一时期,南方的水利工程则处于逐渐发展时期,农业工具的推使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
(4分)中唐及晚唐时期,北方社会动荡造成水利工程受到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而南方先进的灌溉工具被进一步推广,较多的水利工程确保了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这使南方的农业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
(4分)由此可见,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逐渐南移
(2分)【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5.在西周分封制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分别作为三级的君主,享有直接向下一级贵族授土、授民等决定权,而不必通过“议事会”或“代表大会”的批准。由此推知A.当时中央集权雏形已出现B.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C.分封制有效拱卫了周王室D.西周政权家国同构特点明显
9.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太祖颁给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凡中国使至,必验勘合相同,否则为伪者,许摘之以闻。据此可知,明朝A.扩大了对外交往范围B.注重规范朝贡贸易C.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CD.商品交易程序严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zsmk/ls/16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