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咸阳市2024 年高考模拟检测(一)一模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

[db:作者] 文档 2024-01-29 20:04:05 0

咸阳市2024 年高考模拟检测(一)一模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咸阳市2024 年高考模拟检测(一)一模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咸阳市 2024 年高考模拟检测(一) 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2024.01.29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 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 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成13题。要论及“书画”是否“同源”,不能回避的便是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据考古学家目前所得的研究可见,文字雏形的产生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到商代晚期。此中,以出土的半坡陶文为最早,约在公元前4800 年至公元前4300 年之间。大汶口、龙山、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单个的陶文出现。它们或用于表现人的自身(身体的外形、手足器官等) ,或是描摹自然环境(如山川、草木、鱼虫、鸟兽、气象等) 。后来,这些文字雏形才慢慢转化并发展成为一些抽象的符号。文字最早用于象形或订 记事.是一种图画文字,即从图画中分支出来的一部分。这便是“书”之源与“画”之源。如果把书与画的概念放在同一艺术范畴讨论,我们便不能单单从考古学

3、角度研究“书画同源”中“源”的含义。它之所以产生于书画家口中并成为术语,足见此“源”并非仅指“起源”这一释义,而应充分考量中国传统书法和国画的关系。以下从三方面阐述画与书所同之“源”。首先,中国书法与中国画使用工具“同源”。 中国书法的基本使用工具为文房四宝,同样也是中国画的必需品。如果你了解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你会沉醉于毛笔的柔韧性、宣纸的渗透性、墨与砚台摩擦时可变的效果,并体会到此四种材质相辅相成的妙处。正是因为它们的缺一不可,才形成了中国艺术的特殊魅力。其次,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用笔用墨“同源”。 中国书法的气势韵律和意态之美可纳入“抽象艺术”,而中国画更是充分运用了此中奥妙。 书写性用笔是中

4、国画线性语言的基础,若弃之不谈则将难言中国画。 书家之感悟必然直接对画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书法也成为作画者用笔的基石。 故而中国画“血脉”中强烈的书法意趣,笔线与墨韵间无不透露着书法艺术的抽象之美,且各具审美咸阳市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检测(一) -1-(共10 页) 价值与精神内涵。 明代文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以画竹为例:“画竹,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便点出了其间本质。郭熙画树之法、文同之写竹之韵很有草书意境,而张旭的草书则被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称赞颇具“神虬腾霄”“夏云出岫”的画意境界。最后,中国书法在审美上、意境上与中国绘画的追求是一致的,这也是“同根同源”的本质所在。中国书法与

5、中国画在艺术上不仅共同追求形式上的美,更追求蕴含于其中的意境美、精神美。即书画所同之“源”不仅是笔墨语言及表现形式上的,更是刻入“骨髓”的,它们具有相同的意境表现与精神追求的“源”。中国画“以形写神”“遗貌取神”的造型观重点在于“神”而非“形”,如东坡所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若画无法体现主体与客体的精神气韵,则无论工写之形式或山水花鸟之题材,皆仅为一纸水墨或色彩,难称艺术。而书法艺术的创作也常需借物象,抽象其精神与形质,通过构建笔画、间架与章法来实现意境的表达,以达到“得意忘形”、成就抽象艺术之美的目的。以上便是中国式“书画同源”中的“源”。现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在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6、中写道:“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境层。”“书画同源”被一代又一代的书画家、评论家不断提及,正是有它存在的缘由与意义。 而如今,它依旧值得我们去考究、领悟与发展。(摘编自须知书画本来同也说“书画同源”,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画同源”不能回避中国文字起源问题,因为文字作为抽象符号都是从图画转化发展而来。B.“书画同源”作为书画家口中的术语已不属于考古研究的范畴,而是指书法和国画的关系。C.“书画同源”首先是指书法和绘画的使用工具都是毛笔、宣纸、墨与砚台,它们缺一不可。D.“书画同源”还包含书法和绘画在气势韵律、意态之美和审美意境、价值理念上的一致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段从考古学研究“书画同源”中“源”的含义过渡到中国传统书法和国画关系所同之“源”,使论述重点自然转移,不显生硬。B.文章第段在论述书法和绘画用笔用墨

[db:内容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183968.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