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湖南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db:作者] 文档 2024-12-20 22:03:59 0

《湖南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湖南名校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机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时量: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在位于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的墓葬中,大、中型墓往往和小型墓同在一个墓葬区。而在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中,反山、瑶山、汇观山等几个高级贵族的墓地脱离

2、氏族公共墓地而单独存在。据此可知,该时期的良渚文化                    (   )  A.墓葬习俗存在差异                           B.公共权力逐渐集中  C.存在阶级分化现象                 &n

3、bsp;        D.区域交流交往不足2.殷商时,“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至亲为东方大藩。夏、殷以来古国,方之蔑矣!”。据此可知,殷商至西周           (    )  A.中央集权趋势初现                        

4、   B.天子权威逐渐强化  C.政权由松散到严密                          D.家国同构意识增强3.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曾这样评价秦朝的统治:“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推此言之,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的言论               (  

5、)  A.全面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B.蕴含了“因时制宜”的理念  C.意在批判秦朝的治国策略                    D.适应了“休养生息”的需要4. “墨敕斜封”是唐代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唐中宗时,常不经两省而径直拜封官职。但中宗究竟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带,不用常规形式,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用朱笔,而改用墨笔

6、。“墨敕斜封”的出现反映了                       (    )  A.专制皇权的强化                             B.三省制约的失效  C.政治腐败的加剧               &nb

7、sp;             D.行政效率的提高5.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辽、宋、夏、金等政权对峙的时期。但在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形成了各民族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相互借鉴、文化上相互交融的局面。这反映了           (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n

8、bsp;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少数民族的汉文化认同                      D. “以和为主”的交往理念6.德清县志载,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德清县,“吾邑为泽国,丰年不敷自食,全恃外县,如长兴、广德、无锡等处,采购以为接济若遇欠岁,尤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

9、nbsp;        B.长途贩运贸易的活跃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D.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7.甲午战后,清政府将推动矿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开始尝试招揽洋商来华办矿。自1898年至1911年,清政府先后制定了六部矿务章程。其中,如何利用并限制洋商是这些章程关注的重要问题。这反映了当时            

10、                           (   )  A.列强的资本输出得到满足          B.政府固守“中体西用”思想  C.近代化进程的艰难与曲折          D.矿务事业健康发展得到保证8.红色漫画是将艺术性和革命性融合,兼具审美和教育宣传功能的一种艺术形式。右图为红色漫画先耕红军公田,该漫画 (   )A.再现了苏区农民农耕繁忙的场景B.体现了苏区政治宣传的巨大成功C.是苏区人民支持革命的真实写照D.激发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54013.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