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2024-2025学年北京朝阳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db:作者] 文档 2025-01-03 14:00:15 0

《2024-2025学年北京朝阳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pdf》,以下展示关于《2024-2025学年北京朝阳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2025.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 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T题。材料一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 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 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 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

2、 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 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 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 To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 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 谓“法治”。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

3、,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 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 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取材于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如果说差序格局是乡土社会的外在结构,那么礼治秩序便是乡土社会的内在规则。通 常人们以“人治”和“法治”两个相对词语形容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在费孝通看来,法治的意 思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人 治,是指掌握权力者不依法而治,而是依自己的喜好、想法来实行统治,根据费孝通对

4、法治的 说法,人治就是“天子依权而治”。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关键不在“人”和“法”两字,而在实行 统治时所依的力量和规范的不同。高一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与法治不同,但乡土社会并不是“无需规则”或者“无法无天”的杜 会。乡土社会看起来是“无法”的,但是它有一套合适的行为规范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 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在乡土社会,人们遵守的是一种天然形成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和秩序的维持受这种规范的规制,其社会关系既不是靠法律,也不是靠天子的权力 来调节,而是靠“礼”这种社会规范来调节。法律同样是一种社会规范,礼和法不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

5、推行的;礼依靠的是传统的力量,依靠的是人们自觉的遵守,是一种由个人推展至社会的规 范准则,它正是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网式的社会关 系网络影响到其他人,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合适的统治秩序。法律靠外力维持,人可以逃避法;而礼却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道德靠舆论维持,人是逃不出舆论的:这样看来,中国基层社会秩序的维持是更加稳定的。(取材于韩致宁、乔芳琦的相关文章)材料三礼治是乡土社会的秩序维持方式。费孝通所说的礼治,并非王朝政治中的礼制。在王 朝政治中,礼制是一种外在的制度规范,是维系国家政治的刚性力量。而乡土社会里的礼 治,则是一种贯穿日常生活的传统:“如果

6、我们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 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 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是从丰从示。丰是一种祭器,示是 指一种仪式。”作为一种传统力量,乡土社会的礼是无形的,但是无形并不代表着无力。传统 积累得太多,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约束力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礼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最大不同,是前者不需要外在力量推动。尽管有时得靠惩罚性仪 式赖以维持,但礼的实现主要依靠个人自觉遵从:“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 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在乡土社会中,由于人们长期 共处一地,礼已经内化为个人的一种习惯。个人在遵从习惯或约束时,表现出一种与身份相应 的姿态或行为。每个人的姿态或行为,都与家庭、村里的人产生联系。这种联系的外在表现形 态,就是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以个人为中心,像水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形 成一个个的同心圆;所有人的同心圆相互交错,就形成了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取材于贾永梅、胡其柱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乡土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55174.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