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模块检测评价题答案解析(二)

[db:作者] 文档 2025-01-18 22:03:58 0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模块检测评价题答案解析(二)》,以下展示关于《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模块检测评价题答案解析(二)》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模块检测评价题(二)1D 解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胰液分泌的消化酶释放到消化道中,剧烈运动时乳酸的产生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垂体中生长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都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2A 解析根据它们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可以确定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组织液中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分布;神经递质会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就是组织液;血浆中的氨基酸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

2、胞中;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会消耗氧气,使得氧气浓度降低,所以组织液中氧气浓度高于细胞内;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质膜直接进入组织液中。3C 解析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使血浆中的水过多地扩散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的交换物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会进入内环境,但它们均是在细胞内合成的;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远多于渗入淋巴的量。4D 解析该图显示了三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在A、B神经元之间,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三个神经元之间形成了两个突触。神经冲动可以从

3、A传递到B,可以从B传递到C,不能反向。刺激c点,d点会产生兴奋,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单向性,故B不会产生兴奋,故电流计只偏转一次。5D 解析鸡皮疙瘩是由较低级神经中枢完成的非条件反射。6B 解析方式1中K+外流、Na+内流均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并通过相应的通道蛋白协助,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生理基础;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生理基础。方式2中的Na+经过载体排出细胞外的,需要消耗ATP,是维持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的生理基础;方式2中的K+经过载体进入细胞内的,需要消耗ATP,是维持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的基础。7C 解析“人类的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

4、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造成的,而正常成年人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能控制憋尿和排尿”,说明排尿反射受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控制,婴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不能控制排尿,成年人的大脑发育完善,能够控制排尿。8C 解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突触前膜电位变化无差异,故实验组突触前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钙离子流动无关;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所致;钙离子阻断剂阻断了突触前神经元钙离子的流动,并不能阻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9B 解析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TSH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其TSH高于正常值。10D 解析本实验是对狗脑垂体后叶提取物静脉注射后的反应,不可证明下丘脑与人体

5、的水盐平衡有着密切关系。11C 解析将溶解于F溶剂的一定量的激素Q给小狗注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其新陈代谢能力的恢复情况,可能是F溶剂,也可能是激素Q导致其代谢能力恢复,因此对照组应为切除小狗体内的内分泌腺P一段时间后注射等量F溶剂,观察其新陈代谢能力是否恢复。12A 解析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如果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则分泌物是胰岛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其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如果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分泌物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细胞为垂体。13A 解析器官移植病人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而胸腺素能诱导淋巴干细胞生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

6、胞,所以胸腺素不适宜用于器官移植病人,而SARS病人、AIDS病人以及结核病人使用胸腺素可增强其免疫能力。14D 解析哮喘属于超敏反应,是免疫过当引起的,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是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过敏介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15B 解析结核杆菌利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氨基酸合成自己的蛋白,病毒才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氨基酸合成自己的蛋白;吞噬细胞呈递抗原给T细胞的过程依赖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因为受体具有识别功能;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主要依赖细胞免疫,因为致敏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同时可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激活吞噬细胞,使吞噬细胞产生活性氧中介物将病菌杀死。16C 解析该图示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该细胞识别病菌不具有特异性;物质是细胞因子,物质是抗体,两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细胞D是由细胞C增殖分化而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57246.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