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蚌埠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pdf》,以下展示关于《蚌埠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蚌埠市 2025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 文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作为一种信息密度高、应用场景广、传播时效强的网络表达方式,“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
2、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网络梗”虽源起于特定场景,却因在网络社交平台发酵得到普遍认同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因而具有极强的传播时效。“网络梗”在网络空间传播的过程中,其词义被不断引申扩大,不仅娱乐性质的网络流行语被称为“梗”,一个热点人物或社会事件,影视剧里的经典台词或片段,平台媒体流行的段子和音乐等等热门、简短的话语符号都可以称为“网络梗”。在信息网络时代,如何提升“梗能力”,讲好正能量故事呢?首先是“借梗能力”。借助网络梗,包装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实现最大的传播效果。近两年有一些成功案例值得注意。一些平台媒体上的官方账号,近年借助“热梗”,新瓶装旧酒,实现
3、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破图”。比如,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央视新闻”抖音账号借助当时的流行歌曲少年,该短视频随即火爆全网。官方融媒体账号积极借助媒体平台的其他热梗,不断创造网络传播“爆款”,不仅获得巨大的网络流量和网友共鸣,同时也净化了网络话语环境。其次是“解梗能力”。“网络梗”是在高度娱乐化的氛围中,通过网民社交互动慢慢产生的,有的也不排除存在幕后推手,很多梗带有低俗恶搞甚至负能量的含义。对于网络宣传而言,如何消解“网络梗”的负面含义,甚至达到“扭负为正”的效果,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方面。由于网络梗产生于高度娱乐化的网络氛围中,极容易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附进来,并进行庿俗化解读,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5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