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顺义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北京顺义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pdf》,以下展示关于《2024-2025学年北京顺义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第 7 页/共 24页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小题,共 28 分。分。1【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解答】A全部正确。B“击扬文字”中“击”应改为“激”。C“问沧茫大地”中“沧”应改为“苍”。D“浪扼飞舟”中“扼”应改为“遏”。故选:A。【点评】形近字有以下情况应掌握:1音同而又形似的字,这类字与上节谈到的同音误记误写有交叉现象。如把
2、“璧”(完璧归赵)写成“壁”;把“毖”(惩前毖后)写成“毙”;把“措”(不知所措)写成“错”;把“恻”(恻隐之心)写成“侧”等等。这种误写,多为以常见字代替次常见字,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或者是阅读时粗心大意,忽略了两个字的区别,或者是阅读量少,造成文字积累量不足。2单纯形似而造成误记。比如“徒”与“徙”,“茶”与“荼”,“刺”与“剌”,“蒿”与“篙”,“管”与“菅”,“苔”与“笞”,“裁”与“栽”等等。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解答】A正确。B“风、雅、颂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内容”错误,应该是“风、雅、颂是诗经的内容
3、,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C正确。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文化常识识记能力。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中国古代某些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他们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对于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以及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作品中出现过的名言警句。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说、论文、杂记的特点及分类。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动等等。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注意总结病句类型、病因和修改方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5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