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详解
《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武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
2、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如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如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
3、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钢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6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