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含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2023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含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 文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1至8页,第卷9至13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音乐,充满
2、奇情幻想,它对人类来说有着一种不可摆脱的魅力。古人听了一曲好的音乐,说有“绕梁三日”之感。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甚至“三月不知肉味”。唐代是一个诗和音乐的时代,在那个时代,诗和音乐结合的盛况,表现在诗被谱之以曲,可以随处演奏咏唱;也表现在音乐已成为诗人们创作诗歌时喜爱的( ),出现了不少将音乐美与文学美结合得很好的作品。其中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不仅表现了无比美妙的音乐世界,而且也体现了令人惊叹的音乐美,堪称精品中的精品,被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这些作品把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的神奇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白居易描摹形象,严格按照音乐的本来面貌,全
3、部运用人们生活中( )的事物设喻,朴实自然,亲切可闻;李贺则运用了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想象、瑰丽的比喻,足使鬼泣,极其浪漫;而韩愈不论描摹音乐形象,还是( )音乐效果,既不乏巧妙的夸张、丰富的联想、新颖的比喻,又让人虽感到奇险而不觉得怪诞。清代方扶南评价这三首诗说:“_。”这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它恰好说明了这三首诗在音乐描写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取材于郑喜林文章)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题材 司空见惯 渲染B. 题材 触手可及 浸染C 体裁 司空见惯 浸染D. 体裁 触手可及 渲染2.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韩足以移人,李足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65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