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廊坊市2025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db:作者] 文档 2025-04-25 22:07:41 0

《廊坊市2025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以下展示关于《廊坊市2025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廊坊市 202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 语 文 本试卷共 10页,23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长 150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材料一:礼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2、之一,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礼的起源很早,六千多年前的濮阳西水坡大墓中的一些器物就有礼器的特征,距今五千多年前的良渚遗址墓葬出土的玉琮、玉璧、玉石钺等,稍晚一些的陶寺遗址大墓中出土的龙盘、鼍鼓、特磬等,都是比较典型的礼器,具备了三代礼制的雏形。这些礼器也成为考古学家判断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礼历史悠久,但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儒家认为,三代的礼乐既有沿袭也有变革,郁郁乎文哉的周礼是周公在前人基础上所制定的。礼记明堂位记载,武王崩,成王即位,周公代行天子之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周公作为周初的最高统治者,借鉴夏、商两代礼法,加

3、以损益,创制了一套完备的礼乐制度,成为当时天下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周代礼文大备,礼制发展到了极其繁盛的地步,但是从春秋中后期开始则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局面。对于这一转变,顾炎武曾经指出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这个说法影响很大,以至很多学者据此认为西周的礼制在春秋后期已经逐渐衰亡了。其实,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的整体来看,春秋战国之际的礼坏乐崩并不意味着礼的衰亡,这只是古礼发展过程中的转化,也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发展阶段上的一次转型。一方面,周代的礼乐文明孕育出了诸子百家。礼乐文明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它经过了哲学的突破,散为诸子之学。儒家以礼乐为教,继承传统文化的因素

4、最多。高三廊坊语文试卷 第 1页(共 10页)-|-|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可见老子也精通礼乐,老子的思想也有许多源于礼学。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因反对礼的繁文缛节,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但应该指出的是,墨子并不反对礼本身,在墨子看来,只要符合节用和义利原则,礼仍是不可缺少的。整体来看,诸子学说或直接或间接都与礼有关系。另一方面,以儒家为主的诸子通过重新阐释礼乐思想进而延续了礼的传统。儒家通过对周礼的继承与深度阐释,从理论上论证了礼的价值与功能。首先,儒家继承了诗经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的遗教,认为礼是人禽之别的标准。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里的敬就

5、是礼的精神,礼记也认为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管子形势解指出:辩明礼义,人之所长,而蝚蝯之所短也。礼作为人禽之别的价值标准,提升了礼存在的合理性,礼学思想也更加完备了。其次,儒家突出了礼在治理国家、整合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孔子说为政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荀子说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这些看法都强调了以礼治国的重要性。(摘编自刘丰礼的损益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材料二:礼崩乐坏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基本话语,特别指向春秋战国之际。事实上,历史上很多时期都出现过所谓礼崩乐坏现象,尤其是王朝末年、动乱时期,无可避免地造成礼乐坏废、道德陷溺,时人或后朝的士大夫常常发出礼崩乐坏的感喟和抱怨。这种感叹和抱怨所反

6、映的文化心理,正是对中国礼乐传统的认同和对礼乐文脉连续性的维护,反映了统治者和士大夫想要振衰起弊、重建礼乐的决心和努力。由此,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历史上礼乐制度的多次重建和传承不辍。西汉初年,针对秦朝的文化破坏,一俟社会安定,便开始了修正礼乐,纠正风俗。汉书礼乐志记载,西汉初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到汉文帝时,贾谊以为当时废礼义,捐廉耻,风俗败坏,于是强烈呼吁定制度,兴礼乐,以实现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可是此时距离汉代建国仅 20 余年,还来不及重建礼乐。直到汉武帝时,还在感叹礼崩乐坏,于是他在元朔五年六月下诏,将礼乐重建定为首务。这一番努力,与独尊儒术、更始革新的历史洪流合为一体,才造就了西汉中后期的儒学复兴,造就了政治和社会上的昭宣中兴。东汉初年,光武帝重建礼乐,大小礼制皆征询张纯意见。建国约半个世纪之后,汉章帝也发起了一场举遗兴礼的运动。元和三年,他下诏让大臣们进献礼制:汉遭秦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庆氏礼学的传承人曹褒受命制定礼制,写成新礼。这部新礼虽然由于皇帝崩薨而未及施行,但东汉前期挽救礼崩乐坏局面、重建礼乐制度的文化措施无疑起到了正面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71704.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