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高中语文2026届高考文言文核心动词讲解(共100个)

[db:作者] 文档 2025-07-05 22:03:57 0

《高中语文2026届高考文言文核心动词讲解(共100个)》,以下展示关于《高中语文2026届高考文言文核心动词讲解(共100个)》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文言文核心动词讲解1.爱 (i)“爱”的核心语义是“喜爱”,但其内涵远比现代汉语丰富,可以从喜爱延伸至爱惜、吝惜,甚至有隐藏的用法。【义项一】喜爱,喜好。解释此为最常用义项,指对人、事、物怀有深厚的喜爱之情。例句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离娄下)句解有仁德的人爱护他人,有礼节的人尊敬他人。【义项二】爱惜,珍惜。解释指因为珍视而小心爱护,不愿其受到损伤。例句吾爱吾庐,吾爱吾菊。(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句解我爱惜我的屋舍,我珍惜我种的菊花。【义项三】吝惜,舍不得。解释从“爱惜”义引申而来,指过分珍惜财物而不舍得使用或给予。例句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句解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会吝惜

2、一头牛呢?【义项四】隐蔽,隐藏。解释通“薆”(i),此为古老的用法,较少见。例句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其爱言而微。 (礼记乐记)句解清庙这首乐歌,一人唱,三人应和,它的言辞(所蕴含的意义)是那么含蓄而精微。2.安 (n)“安”的核心语义是“安定”,既可指物理位置的安放,也可指心境或社会状态的安宁。【义项一】安放,安置。解释作及物动词,指使某物有安稳的处所。例句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臣为能安之也。(诸葛亮出师表)句解所以先帝在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认为我能够安定国家(安置好各项事务)。【义项二】安居,安定。解释作不及物动词,指生活、环境或心境的平静、安稳。例句君子食无

3、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句解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义项三】安抚,抚慰。解释作及物动词,指使人内心平静、安定下来。例句(郑庄公)遂为母立别室,置季氏。乃安燕、寝、馈食如初。(左传隐公元年)句解(郑庄公)于是给母亲造了另外的宫室,安置了太叔段的后代。于是(他)像当初一样安抚母亲,让她安然地饮宴、就寝、享用饭食。【义项四】疑问代词,哪里,怎么。解释用于疑问句,询问处所或方式。例句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句解沛公(刘邦)在哪里?3.拔 (b)“拔”的本义是“拔出”,由此引申出攻克、选拔、超出等义。【义项一】抽出,拔出。解释指用力将物体从其所在之处拉出。例句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

4、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史记项羽本纪)句解项庄拔出剑来起舞,项伯也拔出剑来起舞,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挡保护沛公。【义项二】攻取,攻克。解释军事用语,指通过武力占领城池或据点。例句拔石城,斩首二万。(史记秦本纪)句解攻克了石城,斩杀了(敌人)两万人。【义项三】选拔,提拔。解释指从众人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并予以任用。例句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是以拔擢而兴善。(墨子尚贤)句解所以官位没有永远高贵的,而百姓没有永远卑贱的;有才能的就推举他,没有才能的就罢免他,因此(通过)选拔人才来倡行善德。【义项四】超出,高出。解释形容某人或某物的才能、品质等突出,超越同类。例句出于

5、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句解(他)超出了他那一类人,远远高出他那一个群体。4.把 (b)“把”的本义是“握持”,在文言文中基本保留此义,也可用作量词。【义项一】握,持。解释用手抓住或握住。例句(关羽)把刀纵马,截住文丑。(三国演义)句解(关羽)握着大刀,骑马飞奔,截住了文丑。例句新唐书载杜甫“每陈时事,把笔有涕,罢则具草”,“把笔”即握笔。【义项二】指把手,名词。解释指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例句长者加以金“句”(同“钩”),以“句”把提之。句解长辈给它(剑)装上金钩,用钩状的剑把来提握它。5.败 (bi)“败”的核心是“毁坏”和“失败”,可以用于军事、政治、事物等多个方面。【义项一】失败,打败仗。解释多用于战争、竞赛或谋划中,与“胜”相对。例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句解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难以预料的事情,能够包容羞辱、忍受耻辱的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义项二】毁坏,损坏。解释指使事物受到破坏或使其不能继续存在。例句风雨兴焉,木石坠焉,无不败也。(管子度地)句解风雨兴起,树木和石头坠落,没有不被毁坏的。【义项三】败坏,腐败。解释指道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84279.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