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模拟检测试卷
《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模拟检测试卷x》,以下展示关于《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模拟检测试卷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摸底模拟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语言艺术的文学,语言观念决定了早期中国文学独特的表达方式。与后代追求诗赋华丽的观念相比,先秦时代盛行的“修辞立其诚”之说,具有更普遍的意义与影响。“修辞立其诚”,指修饰文辞要立足于表达内心之诚,出自易乾文言,是孔子解释易乾九三爻辞时所云。除此之外,易颐象辞还有:“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子夏易传释之曰:“言语者,祸福之几也。”由此可知,言语被视为招福致祸的预兆。因此,从很早的时代开始,“慎言语”的思想就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史官文化中“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
2、记事”的传统,就是为了规范君主言行以垂范世人而设的。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成王与叔虞游戏,削桐叶为圭封叔虞,后在史佚的提醒与坚持下,叔虞被封于唐。这是史籍关于“天子无戏言”的最早记载。与“天子无戏言”的表现与后果不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慎言语”的思想,更多地表现为戒慎恐惧的小心翼翼,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口开舌举,必有祸患”。这一说法中包含着惨痛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而这样的经验与教训,正是易传所说“言语者,祸福之几”的现实依据。面对这样的历史与现实,老子以消极的“知者不言”作为避祸之策。与老子不同,积极进取的儒家提出了“修辞立其诚”的言语观念,把“修辞立其诚”与君子的进德修业联系起来,强调了黾勉从事、谨
3、慎言语所应有的题中要义。“修辞立其诚”强调的是“立诚”,实际上也隐含了类似于老子“知者不言”的“慎辞”立场,这在以言语应对为主要手段的外交聘问场合得到了集中表现。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伯有赋诗不当,“志诬其上”而被断言“将为戮矣”一类的事件屡屡见载于史籍,这与上述史佚“天子无戏言”的故事一道,充分说明了主掌文献典籍的史官对“慎辞”观念的理解与认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国子产在侵伐陈国之后献捷于晋,最终依靠有理有据的说辞获得晋人对其行为的认可。孔子因此发表了一通感慨,他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言语用来充分表达志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55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