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南昌市2025届高三模拟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db:作者] 文档 2025-02-23 00:03:56 0

《南昌市2025届高三模拟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pdf》,以下展示关于《南昌市2025届高三模拟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pdf》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南昌市 2025届高三模拟测试 生物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 1 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 2分,答错得 0分。1.线粒体功能受核 DNA和自身 DNA共同控制,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定位信号(一段多肽序列)能将蛋白质准确定位到线粒体,线粒体 DNA 突变率较高,易诱发线粒体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 B.葡萄糖经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为代谢供能 C.线粒体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可借助线粒体定位信号对线粒体疾病进行靶向治疗 2.研究人员从海洋细菌 F

2、中分离出一种褐藻胶裂解酶,对其相关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酶在核糖体台成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修饰后才有活性 B.为确定该酶最适温度,应在 3540之间设置系列温度继续实验 C.据图分析可知,该酶制剂应在温度为 40、pH为 6条件下保存 D.Mg 和 Na 促进该酶活性的最适浓度不同与海洋环境的选择有关 3.庐山云雾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低温会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低温条件下,茶叶中N 酶(可降解 V 磷酸酶)与 V 磷酸酶结合减少,P 蛋白(可与 N 酶结合)基因表达增加。V 磷酸酶能够催化维生素 C的合成从而促进细胞壁重塑,提高茶树耐寒性。下列叙述错误

3、的是 A.茶树对低温的响应特性是受多对基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的 B.低温时 P蛋白通过与 N酶的结合来降低对 W磷酸酶的降解 C.P蛋白合成时有 64种 tRNA参与读取 mRNA全部碱基序列信息 D.低温时降低 P蛋白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4.雌猫常染色体上编码的阻碍因子会随机结合在一条 X 染色体的 XIC 序列,造成 X 染色体上体色相关基因失活,雄猫不存在该现象。黑猫雄甲与黑猫雌乙杂交,子代出现了黑猫雌 1、黑猫雌 2、黄猫雌 3,不考虑突变。用某种限制酶对甲、乙及 1、2、3 个体体色相关基因进行切割后电泳,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黑色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4、,3.6kb条带代表黑色基因 B.推测黄色基因是由黑色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所形成的 C.个体 2、3表型的差异是不同 X染色体随机失活造成的 D.黑猫雄甲与黄猫雌 3杂交子代雌均为黑猫、雄均为黄猫 5.为研究黑猩猩在不同环境(从稀树草原到雨林)对选择压力的适应,研究者通过使用粪便样本对 388 只黑猩猩的全外显子(蛋白质编码区)测序,分析 SNP(单个核苷酸的变异,与 DNA 序列多样性呈正相关)以此寻找相关证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一生物学 高三 第 1页(共 6页)-A.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B.稀树草原与雨林的黑猩猩拥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5、,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C.SNP的分析,为研究黑猩猩在不同环境中对选择压力的适应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D.测疗结果显示 SNP显著富集于抗疟疾相关基因,表明存在多种疟原虫可感染黑猩猩 6.低温烧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4450)的热源,造成局部组织的渐进性损害。低温烧伤后相关细胞释放组胺等,引起皮肤红肿、水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皮肤深部组织坏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烧伤后皮肤出现红肿和水疱.主要是因为释放的组胺等使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 B.发生低温烧伤时,皮肤的散热减少,热量在局部大量积累,导致局部组织代谢增强 C.老年人皮肤感觉功能减退,神经末梢对温度变化敏感度降低,更容

6、易发生低温烧伤 D.为了防止低温烧伤,冬季使用暖宝宝和取暖器时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长时间使用 7.燕麦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盐碱胁迫下会抑制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科研人员探究了褪黑素对盐碱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处理和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注:SOD酶能够清除活性氧防止膜脂过氧化损伤;表示“增加”,表示“降低”A.实验中的褪黑素浓度、盐碱胁迫程度均属于无关变量 B.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应为“”,应为“”C.盐碱胁迫下,褪黑素处理后种子和幼苗吸水能力均减弱 D.褪黑素可降低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8.江西大鲵野外种群为一个孤立分布的种群,栖息水域面积狭小,食物匮乏,与其竞争者不同,常在夜间觅食,面临洪水爆发等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多重威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匮乏和洪水爆发等密度制约因素会导致江西太鲵种群数量下降 B.江西大鲵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觅食时间的不同体现了生态位的分化,更加有利于江西大鲵的生存 D.为保护江西大鲵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易地保护和加强立法、执法、宣传 9.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和科学的研究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60637.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