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文档

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db:作者] 文档 2025-07-02 00:06:48 0

《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嘉兴市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历史试题卷 (2025.06)考生注意: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 I(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用火遗存的遗址很少;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用火的遗迹

2、更为明确,遗址分布更加密集和广泛,并且在大多数遗址中均发现人工用火的设施-火塘。这一变化反映出A.气候变化加大用火需求 B.北京人最早学会使用火C.先民用火技术逐渐成熟 D.人类获取食物方式转变2.1905 年,张謇在通州师范设博物苑,“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之实验,以师范教授博物之所征,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知识”;1914 年,吴家煦等人组织发起中华博物学会,称博物学“况乎其影响所被,或可振兴实业之资,宁止促进科学而已哉!”由此可知,博物学的发展有利于A.促进科学教育和民族复兴 B.回应新文化运动时代诉求C.消弭西方文化侵略的影响 D.保存历代古籍和文化遗产3.1994 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

3、谈会后,北京、江苏等省市派遣教师赴藏支援,促进藏区与内地的专业技术交流。2000 年后,西藏与内地高校联合开展学生互访活动。这些举措A.促成了西藏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C.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健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法规体系4公元前 13 世纪中叶,赫梯与古埃及签订了一份平等条约-“银版条约”。该条约的签订结束了两国间长期的战争状态,开启了双方和平交往、交流的新时期。当时古埃及可以从赫梯获得5读下面“1839 年英国使用童工劳动情况表(部分)”。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童工总数192887 人棉纺织业童工数110424 人其他行业童工数82463 人A.生产组织

4、形式需要变革 B.棉纺织业是重要生产部门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传统观念阻碍了技术革新6.20 世纪初,美国出现了针对爵士乐(起源于非裔美国社区)的批判和抵制活动;20 世纪 50 年代,爵士乐在音乐领域获得成功,部分美国白人艺术家开始将爵士乐建构成为能够体现“美国精神”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民族音乐。上述材料体现出美国新的族群出现文化具有多元特征移民国家形成文化认同问题尚存A.B.C.D.二、选择题 II(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7下图分别为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波斯银盒和玉角杯。波斯银盒的造

5、型受到波斯帝国、安息帝国同类器物造型的影响,玉角杯的造型与古希腊、波斯帝国的角杯具有紧密联系。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汉代手工业技术相对发达 B.西方审美受到中华文化影响C.中外存在经济文化的交流 D.西南丝绸之路商贸往来频繁8唐律疏议在阐释为何要对老弱病残等犯罪人减免刑罚时,引用了周礼“年七十以上及未龀者(指儿童),并不为奴”;在解释“十恶”之一“不孝”时,援引礼记之记载以说明子孙应怀有善待父母、尊敬父母之心。这可用以说明唐代A.最终确立中华法系 B.政府成为社会救济主体C.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D.儒家伦理观念融入法律9阅读下表,这些言论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人物言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6、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崇尚天人合-B.追求家国情怀C.推崇天下为公 D.重视以人为本10明清时期,徽州宗族负有监督族人按期纳税的义务,许多宗族将圣谕刊在家谱扉页,甚至刻石立碑,警示子孙按时完纳钱粮。如婺源萧江宗族认为,“有田有租,有丁有役,岂得贻累里排,致重烦官府.各户毋论贫富,各宜体悉”。这反映出A.政府对户籍的管理相对松弛 B.乡约出现与法律合流的趋势C.赋役征收以人丁为主要标准 D.宗族成为社会治理重要力量11北京来水亭,初名“模范水亭”,由天津德商瑞记洋行设计,建成于 1910 年,与标志性的水塔、蒸汽机房为同一时期建筑。来水亭接收孙河取水处理后的水,沉淀消毒后送入清水池。来水亭的建成A.解决了北京城市用水问题 B.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C.加剧了列强争夺水利资源 D.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12读下面新华日报人民日报两份号外图。图中报道的事件说明A.外交政策顺应国际局势变化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开辟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生转变 D.结伴而不结盟国际关系构建13有学者认为,学园是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83583.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