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知识模块 > 历史

2023年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三校高二期中联考(24-124B)历史

[db:作者] 历史 2023-11-09 14:12:12 0

2023年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三校高二期中联考(24-124B)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答案汇总网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年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三校高二期中联考(24-124B)历史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2023年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三校高二期中联考(24-124B)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一语文2022.11命题人:汤洵、孙旭、蔡燕,审题人:何欢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这是明代诗美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对“古诗”美学特点的概括

最初的“意象”是在“立象以尽意”中产生的

它既不同于自然物理的“物象”概念,也不同于文学理论的“形象”概念,而是一个审美概念

意象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因子,来自《易》

“易”学作为中国文化学之一,被不断地张扬和传播着,“易”学已成为无所不包的大杂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因子,因其内核和推演方式,使得它具备了极为广泛的周延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胡适《先秦名学史》说:“‘意象'是古代圣人设想并且试图用各种活动、器物和制度来表现的理想形式

”“象”的个体能够代表、规范、表征群体或无数的类似个体,于是“象”具备了“象征”性特征,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学象征,而不限于一般的技巧象征手段,以某种特定符号来表示普遍物相,应该视作后来文学美学“以小见大”说的文化张本及南朝梁代刘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论的审美渊源

刘勰也是把文化意义上的“意象”导入审美学的第一人

“意”“象”是一种联结体,合成为“意象”这一文化学范晰

“象”是物象模拟体,“取象”不是终极,其功能是以“象”而尽“意”

所谓“意”是对于事相及其关系的体认

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这里对“象”的功能作出了说明

“象”为了尽“意”,把握了“象”就能把握到对于事相及其关系的体认

魏晋玄学的开创者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这样,“意”“象”之间就构成了关系,即体认和对象的统一体

中国文化学的“意象”论,便在关系上强调二者的结合、统一,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分解的概念

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说“夫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日离

”它是相应相合,而不是互悴互离

意象既有象的具体性,又有意的观念性

它是比物象更高了一个层次或者说是更推进了一步的范畴

“意象”是一个文化范畴,它何以会被“引渡”到文学美学领域,成为文学美学的重要审美原则和批评标准,产生胡应麟所作出的“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的评价呢?不了解中国文化学就不能或无法了解中国文学美学

中国的文体在最初,是作为文化范畴存在的

诗歌一开始的功能是认知功能,约束在兴、观、群、怨范围内,是文化智慈甚或知识来源之一

其审美功能是在后来被确定,这种确定包含着对原初的文化意义的摆脱

作为诗美学的一个细胞的“意象”建构,也在这样的总趋向中被襄挟而下作同一个走向

文学美学的意象建构和文化学的意象在建构方式上也就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后者的胎记

(摘编自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材料二:在很长时间里,象可以说是弥补语言局限性的一个替代方式

所谓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意

《系辞》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这里有一个逻辑环节,就是“立象以尽意”,是因为言不尽意所造成的块陷难以克服,故采用此道

那么象1

2023年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三校高二期中联考(24-124B)历史

4.北宋吕大钧《吕氏乡约》:“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这些体现了()A.践行儒学经世致用的思想B.儒士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C.确立理学己成为主流思想D.北宋儒学呈现基层化趋势

3.清初,皇帝的谕旨一般由内阁草拟,经内阁发六科抄出发送,其内容是公开的,称“明发谕”。自雍正帝开始,皇帝谕旨均由军机大臣拟定文书传递,不经由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寄出称为“廷寄”。这一调整旨在AA.强化制度B.提高中央决策效率C.防止泄露军政机密D.精简政府行政人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zsmk/ls/157878.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
[!--temp.pl--]

答案汇总网

http://www.xbuxx.com/

统计代码 | 冀ICP备19020861号-3

Powered By 答案汇总网 试卷答案汇总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答案汇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