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历史试卷(含官方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一模)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历史试卷(含官方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马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问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5页,第卷5至6页。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请按要求在规定区域作答,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请将所选答案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1.红山文化以玉器发达而著称,良渚文化也以其精美的玉器和独特的陶器而闻名。王国维先生释“礼”创字的初意为“以玉事神”。这可用来说明A.社会分工的细化 B.文明起源呈现一体化C.早期国家的形成 D.新石器时代的秩序性2.西周初年出现了华夷交战与“华夷之辨”,但没有改变“诸夏”邦国之间、“诸夏”与“四夷”之间边界弱化的趋势。这说明A.王室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 B.诸侯国之间横向联系弱化C.华夏文化向心力逐渐增强 D.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明确3.根据续汉书百官志记载,东汉设置了劝农掾一职。这在简牍资料中多有体现,如“左部劝农邮亭掾”“东部劝农贼捕掾”等。这些官吏负责分
3、部巡视乡里,执行国家农业政策,督促百姓践行农桑。据此可知东汉A.强化了对基层的有效控制 B.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C.农耕经济占据了优势地位 D.豪强大族经济势力没落4.魏晋南北朝时,皇帝通过九品中正制选拔的人才大多数都是中高级官员,而低级官吏则由各部门的长官直接选拔任用,中央的三公九卿和地方的州郡县长官都有此权力。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A.世家大族把持了选拔官吏的权力 B.选官权集中利于地方扩大自主权C.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 D.国家行政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问卷) 第1页 (共6页)5.观察表1.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表1 隋代前后期各类
4、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表灾 种阶 段 灾 次水灾旱灾处震山崩疾疫火灾熄灾大R大只雷雨土合计文發时期 (581年-604年)86531111127炀帝討用(005年-618年)33121000010合计119652111137A.文帝时期的统治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B.炀帝时期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不准确情况C.文帝时期仓库制度有效缓解了饥荒问题 D.炀帝时期自然灾害减少与政治局势相关6.北宋士大夫代表人物叶适认为“富人为天子养小民,又供上用,虽厚取赢以自封殖,计其勤劳亦略相当矣” “今俗吏欲抑兼并,破富人以扶贫弱者,意则善矣。此可随时施之于其所治耳。非上之所恃以为治也。”这一思想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土
5、地兼并现象严重 B.士大夫力主抑制兼并C.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D.贫富差距的逐渐缩小7.明朝建立后,从腹地到边疆均以卫所镇戍,守屯结合。明太祖命卫所将士“七分守城、三分屯耕”,并规定屯田收成的1/5上交,分配给卫所戍边者,4/5保留给屯军本人。据此可知,卫所制度的主要影响是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实现了地方长治久安C.节省了政府财政开支 D.完善了地方管理体制8.天津条约签订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一是北京驻使,士大夫以此事为荒谬绝伦,万不可许,二是长江开通商口岸及内地游历,这样遍地都有外夷,防不胜防。至于减低关税及改内地通过税,时人倒觉得不值得争。这反映出A.政府仍然坚持闭关自守国策 B.政府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系C.中外民间商贸纠纷持续加剧 D.中国官民近代国家意识淡薄9.甲午战争前,规模性商办企业大约50多个,资本总额仅为500余万元。未获得法律保障的商人往往托庇于外商或依附于官办企业。据统计.当时各类行业中附股外商资本累计4000万两以上。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