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一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x》,以下展示关于《福建省十一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 史 试 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种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古发掘,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中, 除发现原始陶片遗存外, 还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栽培稻,经鉴定,这些稻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阶段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这说明玉蟾岩遗址文化时期 A.粮食存储技术成熟B.磨制石器适用范围不断扩大C.农耕文明已经出现D.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2.汉初律令规定:上级政令文书一旦送达后,要以大扁书形式在市里、官所等地点张布,
2、还要求 官吏、士卒和民众及时诵读,官吏巡行时如果发现有不知令的吏卒还会处罚相关责任人。这说明,汉初A.重视国家治理的效率 B.地方统治基础得以扩大C.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 D.乡里民情传播渠道畅通3.隋唐时期的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
3、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22%。有助于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A.宰相数量大为增加 B.经济中心位于关中C.南北教育水平悬殊 D.门阀士族仍有影响4.陆九渊认为“吾心”和“宇宙”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关系。不同于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致知格物
4、”,他将个人的“致知”行为置于“格物”之前。这表明陆九渊的“格物”理论A.摆脱了儒家思想束缚 B.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C.维护了纲常伦理道德 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5.现存的绝大多数祠堂类建筑都是明清两代建成的,其分布特征被人戏称为“南方祠堂遍地;北方所剩无几”,明清时期的祠堂建设A.可研究农村的经济形态C.深刻改变基层自
5、治传统B.证明了宗法制度的存续D.受到了建筑材料的束缚6.图1、图2分别为清军人关前流传的蒙古游牧图(局部)和清末编绘的蒙古游牧图(局部)(注:图1中的汉字标注与图2相同)。前者大体以蒙古包(毡房)的朝向定位上下左右,后者则严格按照经纬度定向。这一变化体现出A.文化的半殖民地化B.西学东渐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追求D.天朝意识的破灭7.据记载,山西省棉产“在民元 (辛亥革命) 以前,河东道属,虽有少数栽培,惟彼时民智闭塞,交通不便,收获不多,只供日常生活所需,并无余额外销” “此时适当欧战,棉花需要特巨,市价极昂,农民植棉颇可获利,棉田面积复增至五十余万亩”。这反映出A.经济作物种植受到广泛
6、欢迎B.民族工业促进中外贸易发展C.国际局势影响植棉空间分布D.国民政府对棉纺业大力支持8.1944年,日本为贯通陆上交通线,发起了对中国河南、湖南、广西等地的大规模进攻。作战期间,日军某高级参谋表示: “ (4-5月) 共产党军队乘我方面军主力集中黄河两岸之机向河北北部及 (伪) 满洲国境方面伸张势力,我军治安情况实在令人忐忑。”这表明当时A. 国共密切团结抗战B. 东北战场转入反攻C.日本国力消耗殆尽D.敌后抗战作用突出9.1950年6月, 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毛泽东提出: 鉴于党员已发展到450万人, “今后必须采取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的方针”, 同时强调“必须注意有步骤地吸收觉悟
7、工人入党, 扩大党的组织的工人成分”。影响这一决策制定的主要因素是A.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B.政府行政人员日益膨胀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10.如图为2016年农民画家陈少元创作的宣传画肩挑勤与善,日子好如歌,画中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肩挑着稻草,四周被螺旋状排列的鸭群所环绕,鸭群奔向的远处有着密集的建筑物。从创作背景来看,这一画作A.表达了脱贫攻坚的决心B.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变迁C.寄托了全面小康的愿景D.营造了健康的道德风尚11.如表所示是古希腊哲学中一些具有标志性的论断。材料可用于说明,古希腊哲学时间论断公元前7世纪“万物源于水”公元前5世纪“知识即美德”“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公元前4世纪“人是城邦的动物”“人是有理性的动物”A.愈发带有人文主义倾向B.侧重于追问自然的本质C.产生于对人生观的探求D.塑造了完善的社会伦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