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试题(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2025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试题(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试题(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5 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试题(二)语 文 注意事项 一、阅读(一)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材料一:意境,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很重要、很有民族特色的概念,它的内涵涉及文艺作品所蕴涵的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意旨与所描绘的客观画面之间关系,涉及对于两者结合方式的要求。文学艺术如果只是反映对象的形貌,只是写境、写象,即使写得非常细致,写得十分逼真,那也是不够的。文学艺术里的境要表达出意旨,文本里的象要表达出情味,这是更加重要的。在文学艺术中描绘境、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表达意旨、意味,就是古人说的立象以尽意、造象以传意、观象以求意。境,作为汉语词汇,最初指空间的界域,
2、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后来转而兼指人的心理状况,涵义大大地丰富了。在六朝和唐宋,境的含义不再只是纯粹客观的展现,而带有主观感受性在内。唐人以境论诗的较多,并且逐步赋予其稳定的内涵。总之,在诗学中,境和境界的含义,既指外,又指内;既指客观的景象,又指渗在客观景象中的精神。境虽然已经包含了诗人心理的投射作用,而诗论家仍然觉得不够,于是又提出意境,以更进一步强调主体性。如诗格说: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意境的意,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要表达的对于社会人生的思想,一是艺术形象的审美意味,两者有时候不容易截然分开,而后一方
3、面又常被人们所忽略。对于诗学理论来说,后一方面更有研究的价值。客观对象的形象进入文学艺术,要在文艺家的心灵中经过陶冶、重铸,要诗化、审美化,才会有艺术形式的独特表现;正是在这个过程里,才显现出平庸的文艺家与优秀的文艺家的区别。画花鸟、画花木、画人物,都要发生引人遐想、使人神超形越的效果。殷璠河岳英灵集评论王维的诗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至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蓝田山石门精舍),又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齐州送祖三)。这些诗都是写山水的,殷璠赞赏它们在描绘山水之外还表现了新颖的意味,能够使人获得快慰的理趣,具有优雅的风度和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6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