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平谷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5年北京市平谷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以下展示关于《2025年北京市平谷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2025 北京平谷高三一模 语 文 2025.3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材料一 在中国的传统中,印章的本质是一种权力凭证和信物。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在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印章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印章文化,影响至今。从三千多年的印章使用情况看,中国印章可分封泥时代和钤朱时代两大阶段。印章的使用始于封泥,主要用于封缄文书。战国秦汉时书于简牍绢帛的公文律书在传递过程中,需要用绳索捆绑后再封缄起来,起到防伪和保密的作用。其具体做法是:在装文书、信札的木匣上挖一槽孔,将绳结置于孔中,用泥团封住,并在泥团上按压印章作为信验。这个用来封物的泥块,就是“封
2、泥”,是纸张和印泥出现之前印章使用的最主要载体。作为皇权的象征,汉代皇帝用作封诏行文的封泥为特贡武都紫泥。东汉蔡邕独断谓:“皇帝六玺,皆玉螭虎钮皆以武都紫泥封之。”所谓“见武都紫泥如见皇帝诏”。其他各级官文和百姓书信所用泥封,一般是就地取泥。随着造纸业的发达南北朝官府文书逐渐弃简牍而改用纸帛。文献记载,将印章蘸上印泥盖在纸面,是南北朝后期才开始流行的。当时官府文书开始便用印色,并用“骑缝印”防止移动,达到“印记为验”和“防揩洗之伪”的目的。这种做法一直保持到现在。北朝晚期至隋,纸张逐渐代替简牍在日常生活特别是文化传播中普遍使用,也是印章使用方式从封泥变为钤印的原发动因。隋唐之前,秦汉封建集权制
3、度的建立,奠定了长达近八百年印章统一形式的基础。戳之紫泥上的官印均为白文,用于封检简牍。隋唐之后,印压在泥上使之凸起的白文直接变为钤印于纸上的朱文,使用起来更加清晰醒目。隋朝统一后,将这一官印新体作为制度固定下来,沿袭至今。隋朝官印舍去封泥而代之以印色,也决定了隋之后历代官印使用朱文的制度。印章的作用也就从封缄简牍演变为签署文书。材料二 中国印章自古以来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文献记载汉代官员依官品与俸秩不同,佩以不同的印章,从印章材质、尺寸、绶带等多方面体现出身份等级不同,如印有金印、银印、铜印等;绶有绿绶、紫绶、青绶、黑绶、黄绶等,以此来昭显权职、明示等级,所谓“官凭印绶”。与印绶配套的是秦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66423.html